关于外部世界和他人意识的一些思考 环球滚动

来源:哔哩哔哩 2023-01-18 14:15:26

最近在看哲学,在一知半解的这种情况下,感觉成为了社会定义下的精神病,真的魔怔。

现在看完了《你的第一本哲学书》的包括导言的前三章,(较为)深入的思考了“外部世界是否真的存在”“他人是否具有意识”两个问题,下面是我现阶段的思考成果:


(资料图)

外部世界是否真的存在?

一切证明外部世界存在的方法都以外部世界为基础,就像三维的人无法想象四维一样,一切都会陷入循环论证,因而无法使论证成立。

比如你说“我看到了你写的这些东西,所以他们是存在的。”,你因为看到了所以相信存在,但是“看到就是存在”这个逻辑结论是外部物质世界的逻辑法则,你是基于“看到就是存在”这条逻辑法则来得出外部物质世界存在的结论,但是,或许看到的也并不存在,或许看不到的也存在,这都不一定,但是你相信物外部物质世界存在,所以以外部物质世界规定的'看见就是存在'来论证,而这样以外部世界存在为前提,以外部世界的法则进行论证的方法并不能证明外部世界就是存在的,这便是循环论证。

在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,只能选择相信外部世界存在或不存在的其中一个。假设我们(ps:现在写出来'我们'这个人称代词都会怀疑一下,因为在读了第二章之后,怀疑或许这个世界或许只有'我',orz多少有点魔怔了,算了,只是记录的时候用'我们'更加顺手顺口罢了。)选择相信物质世界不存在,现在所处的一切都是“梦境”,但这个“梦境”是永远无法醒来,不像我们睡觉的梦。

我们睡觉做的梦,在意识到在做梦之后可以通过睁眼来回到现实,睁眼这个行为相对于梦境而言,就是一个通过外部世界(肉体)改变内部世界(梦境)的行为。而在现实世界这个无穷大的“梦境”中,我们选择了相信外部世界并不存在,也就是说,我们的内部世界永远无法通过外部世界“睁眼”来抵达外部世界。我们只能永远处于“梦境”之中。这除了浪漫一点,又有什么意义呢?既然知道了永远会处于“梦境”,那就不如沉溺其中,让自己的“梦境”更加的丰富多彩。

所以选择相信外部世界存在,不过这也分支出来两种,外部世界是或不是我们能完全观察的(此处的观察不仅包括具体的观察,也包括物理数学之类逻辑法则的抽象观察),即内外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。

也是先选择外部世界永远存在无法被我们观察的事物,也就是说,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外部世界的全貌,永远无法抵达外部世界。同样,这和上文“梦境”一样,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即没有意义,可以选择相信,但是相信了对内部世界没有好处。

于是,最终我们决定外部世界存在,并且可以穷尽,我们可以通过不停的“睁眼”来试图抵达外部世界。但这个“睁眼"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,漫长到或许内部世界的意识终结了也无法抵达,但是总之是可以抵达的。这样一来,我们的意识便有了意义,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来享受内部世界。

而为了更好的探索外部世界,我们选择物质是世界的本源。

因此相信内外世界的同一性对我们而言是更重要的,我们更应该选择外部世界的实在和可穷尽性,相信在这一条件下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律,相信外部世界里时间、空间的规律,以内部世界里意识能存在的有限的时间,实现外部世界的所谓“价值”,通过满足外部物质世界的条件来提升内部意识世界的体验,包括低阶的衣食住行的舒适度以及高阶的快乐幸福的程度云云。

以此来看,只要参透了外部世界的全部内容,内部世界便可大满足。但是外部世界是永远无法参透的(至少在我们意识存在的这百年内),所以内部世界的满足程度是除去100%之外的任何可能。也就是说,无论是以何种方式,永远都只能完成内部世界完成度的一部分,而且是自我定义的一部分,因为这是我的意识,我的内部世界。这么一想,人生真是轻松了很多呢~

他人是否具有意识

对于他人是否有意识这一点,同样是无法论证的,也是只能选择相信他人具有或者不具有意识的其中一个。

没有任何证明他人有意识的方法。就算他人以同样的方式在说话运动,我们也不能说他们的这些行为是处于和我一样的意识,因为你无法去以第一视角感受他人的意识,就算他人描述了和你同样的感受,难道他人的描述就一定是准确真实的吗?或者拍出了和你同一个视角的视听作品,也无法证明这是源于他的意识,因为数码产品也可以做到,难道数码产品也有意识吗?他就算是以后医疗科学发达到不能再发达,已经完全阐述了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,那也只是外部世界概括出来的一条法则规律,如果是以他人为样本总结出来的,我不能确定这种“意识”和我的意识是否是同一个意识,如果是以我为样本总结出来的,这种假设不会存在,因为一旦我的意识外流,便成为了外部世界的一部分,不再属于意识的范畴,所以也不能说明由此得来的“意识”就是和我一样的意识。

另一方面,现在人类对于“有意识”的定义,也只是符合了人类的标准,包括能跑能跳,或者脑电波之类的和人类对的上,以此来定义其他东西是有意识的,但这种定义并不代表一切“无意识”的东西真的无意识,你怎么知道那些东西没有人类定义之外的“意识”,没有人类无法察觉的“意识”呢?只能说,人类为“意识”下的定义是能为人类所能认识和利用的,是有价值的,那些不确定是否有意识的东西,去确认他的意识对人类毫无作用,因此不需要归纳为有意识的范畴,比如床单是否有意识,空气是否有意识,这些意识和人类没有关系,对人类穷尽外部世界毫无意义。

因此对他人是否有意识也是如此,认为他人无意识,会让我们在外部世界活得举步维艰。一方面,仅凭我个人的意识区去穷尽外部世界,比蚍蜉撼树还蚍蜉撼树,而去假设所有可以拥有意识的个体拥有意识,则可以聚集巨大的力量,即便是再微不足道的一步,也是重要的一步。另一方面,将他人当作无意识的,显然会让自我陷入巨大的矛盾和痛苦中,毕竟这和在我思考这些问题之前的世界观太相违背了,理性能说服感性也不会接受。况且一旦接受了,外部世界会给予我巨大的的压力,因为这挑战了外部世界的基本法则,去满足外部世界条件就要接受外部世界的基本法则【只是物理生物化学等定理,而不是社会学人类的一般规律即结婚生子之类的】,我的意识延续,也就是活着,是我作为有意识的人类在外部世界的全部内容,而选择痛苦地活着还是选择正常的活着,显然我是要选择正常的活着。

总之,我的选择是,外部世界存在且与内部世界具有同一性,他人具有和我同样的意识。

以上,纯属哲学入入入入门者的无稽之谈,如有错误之处,权当增添笑料,无意争辩~

关键词: 外部世界 循环论证 蚍蜉撼树 无法证明 数码产品 生物化学 也就是说 举步维艰 可以通过 衣食住行 第一视角 微不足道 你的第一 不存在的 现实世界 没有意义 这样一来 这是我的 没有关系 毫无意义 结婚生子

为你推荐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海峡家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